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 学生社团  社团动态
社团动态

记者团 我最美的记忆

发布时间:2019-04-09

闲来无事整理书房,找到了一些大学时期的校报,时间显示2004年10月,端详良久,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十五年前的那个秋天。

在那个秋雨初晴、花香弥漫的午后,我与校报在老校区学生食堂门口初次邂逅。那时,记者团招新展板是一块稍旧木板上贴着的一张手写的红色启事,显得有点简陋,却又是那么耀眼醒目,让我不忍错过;那时,记者团招新介绍资料是往期编辑出版的一张张黑白色报纸,但充实丰厚的内容散发的阵阵墨香却也沁人心脾,让我流连驻足;那时,记者团的学长学姐们尚不知“撩”为何意,却也风华正茂、青春飞扬,让我无限崇拜。就这样,当窦占双学长递过来报名表时,我毫不犹豫填写了个人信息,随后在经过笔试、面试关后,我踏进了记者团这个优秀团队的大门,开始了我在记者团三年充实难忘的日子。

在记者团的日子里,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,收获到了真挚的友谊。在这个团队里,洪凌之和邢钦玉学长、马煜华学姐等人在当时可谓风云人物,能有机会与他们一起切磋文学、新闻的写作是何等幸运。刚入团的我,连一篇简单的小消息都写不好,他们毫无保留地对我鼓励指导,不厌其烦一遍遍修改文章,引领着我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校园记者。和我一起加入记者团的汪静、陈晓娜、刘富强、田翔、王平等一批小伙伴们,尽管来自不同学院,学着不同的专业,但大家兴趣爱好相同。大家在校园迎新时一起执笔采访,在校运动会时一起捕捉运动员风采,举办文艺晚会时一起定格画面享受视听盛宴……尽管有时候自己做得不那么尽如人意,但大家彼此理解、鼓励、包容,尽情享受其中的苦与乐。直到现在,我最怀念的仍是记者团的氛围,愉悦、轻松、自在,一群人像一家人一样围坐在一起,你一言我一语,所有的想法、思路、创意都在这个时候迸发出来。

在记者团的日子里,我幸遇授业解惑恩师,得到青春历练成长。在这里,张宪老师智慧儒雅、博古通今,常常给我教导和启迪;冯秋香老师低调谦逊、才华横溢,真诚地给予我批评鼓励指导帮助;其他老师也对我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,他们在我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,给了我光明和坚定的指引,值得我一生感恩。一张不大的校报,看似微不足道,却见证学校发展历程,倾注了一群人的心血,做好每一期报纸是我们校报人最简单最原始的心愿。

在这里,多少次为捕捉一个新闻点,跑遍学校角角落落,只为还原最真实信息;多少次,为写好一篇稿子,夜深人静仍小心翼翼敲打键盘,却仍担心吵醒室友;多少次,为保证报纸质量,对每个版面反反复复校对一遍又一遍,只为避免其中出现一个错别字……对大家而言,校报是交流沟通的平台,锻炼成长和展现才华的舞台,也正是在这里的历练,让我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,使得毕业后能够辗转多个机关单位,胜任不同岗位工作。

作为一名从记者团里走出来的学生,我心底总会不自觉涌起一种浓厚的校报情结。欣闻霍忠义老师的新作《平凹吃面》在光明日报上发表,顿时欣喜难言,心中感慨万千,在记者团里的件件往事又一次在脑海中浮现,尽管很多具体的画面随着时间逐渐模糊,但那种青春的韵味和剪影却在回忆中生发地愈加清晰。

此刻,坐在边疆白水之城多浪河畔旁安静的办公室,窗外已是暮色沉沉,霓虹闪烁。闭眼静思,脑海闪现的依旧是校报编辑部里的那些人、那些事、那些时光,仿佛又听到了校报记者团办公室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,仿佛又看到大家埋头细致严谨地校对身影……

心中顿时有些黯然神伤,却也感万般甜蜜幸福,因为在记者团的三年时光,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充实丰富、多彩绚丽的日子,这将是我人生中最美的记忆。

长安大学党委宣传部
  • 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长安大...
  • 邮编:710018
  • 电话:029-61105085